中國是目前全球太陽能發電裝機量最大的國家,且除了量的成長外,對太陽能電站的施工品質要求也越來越嚴謹。中國官方驗證單位CGC與CQC,現已廣泛透過認可第三方認證機構的測試,以提升品質把關上的效率。不過,較為可惜的是,中國在與太陽能儲能系統息息相關的智慧電網上,因既有基礎電力設備不足,因此目前的發展速度仍嫌落後。
在中國國家能源局所頒布的《2016年太陽能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》中,2016年新增的太陽能電站發電容量為18.1GW,其中太陽能電站專案規模為12.6GW,太陽能領跑技術基地規模達5.5GW。德國萊因大中華區太陽能/燃料電池技術服務副總經理陳建仲表示,要在中國大陸市場裝設太陽能電站,必須取得中國大陸的官方驗證單位CGC、CQC的認證。普遍PV廠商是會先拿到德國萊因的認證,再去做CGC、CQC的認證,而CGC、CQC現也已廣泛認可德國萊因的測試報告,這讓廠商省下不少麻煩。
針對兩岸太陽能系統電站的差異,陳建仲指出,台灣的PV系統是比較小型的,平均在499KW左右,但在中國的PV系統,光是分布式小型系統就可達數兆瓦(MW)。中國政府也明令規定,一定要找第三方驗證單位來做貨物檢測、現場測試等,但台灣針對太陽能電站的施工品質還沒有類似要求,主要是由承包商自行憑良心來做確認。此外,中國廠商的安裝經驗,也明顯與台灣差異甚大,中國大陸市場一年約有15GW~20GW的安裝量,每年仍一直在成長,而台灣目前則還在推1GW。
不過,在與太陽能儲能系統有密切相關的智慧電網方面,中國著實還得加把勁。陳建仲分析,在智慧電網的部分,台灣的發展比中國來得快。中國發展智能車的力道明顯大於智慧電網,目前電網的發展主要是還在著重在儲能的部分,像是將太陽能板發出來的電,在家中存起來,做進一步的使用,但在電力轉賣這一部分,因為電力輸送網路的基礎建設還不是很成熟,也就會比較麻煩些。
陳建仲進一步分析,台灣的土地面積小,且電力基礎建設也比中國完善很多。舉例來說,台灣目前很少有區域是沒有電的,但中國還是有很多偏遠地區缺乏電網,因此台灣要全面性推動智慧電表,也就容易很多。